去過日本的朋友我想都會有一個感覺,那就是日本的擁擠。不管是大城市還是在郊外,你很少發現有開闊的景地。加上資源的匱乏,讓日本這個似乎被放逐的民族同時被上帝賦予了積極思考的野性。
個人一直偏激一個觀點,那就是環境決定了一個民族的特質,人只有在惡劣的環境下才會思考如何改變自己,而一切的改變也均是為了讓自己所處的環境相對優越于從前。其自然環境決定的因素往往人為是無法改變,于是人們只好積極的改變自己.......
住在日本的酒店你常常會被一些巧妙的小設計吸引,往往不足2個平方的洗手間也可以被他們設計的很有味道,淺顏色甚至白色被大量的使用,是因為空間的足夠狹窄,于是我們不難得到一個結論,正因為日本的資源稀少,所以人們更加懂得珍惜和節約,他們積極的思考如何盡可能的節約資源,滿足自我的需求,于是設計便得到了更好的升華... ...
日本的設計,我總結為減法設計,因為他們盡可能的節約自然資源,于是無論是在生活還是設計上,他們的出發點始終以節約為宗旨,在日本有很多的日常用品包裝采用了家庭裝,目的是為節約包裝的成本,而家庭裝的包裝也僅僅是以功能為主導的設計(無印良品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在日本很少看到色彩張揚,制作昂貴的廣告畫面,那是因為整個民族都懂得應該節約,所以他們會將心思用在產品本身的研究上,努力將產品做到完美,這樣做的目的是為盡可能用產品來說話,而企業也無須太多的在廣告或者推廣上做過多的競爭。
我想這也是日本之所以很少看到有諸如中國一樣的戶外廣告的原因,這種相互制約而又相互謙讓的特質,又間接的影響了這個民族懂得相互尊重,因為他們沒有選擇,他們的環境決定了他們之間不可以有惡劣的而殘酷的競爭,他們只有大和而存在......
同樣是一卷手紙,日本人會將中間的孔設計成方形,目的是為人們在使用的時候因為方形所形成的阻力有效的阻止了人們的浪費。類似的例子有很多,總之對于日本的設計,我的理解是他們在做減法設計,而影響他們做減法設計的動機是因為他們的生存環境。他們的設計本身其實并無特別之處,只是對比而言,他們更顯平靜而幽雅,當整個民族因為自然環境而影響到他們的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改變時,于是自然會形成符合其民族氣質的設計風格......
日本的設計起步較比中國早,所以在設計思考過程中同樣較比中國成熟。
中國地大物博,足夠優越的自然條件,讓整個中國的經濟高速發展,企業家門都有大把的鈔票用來做競爭,設計需求的旺盛,讓整個國家充滿了視覺垃圾。
不同層次的設計師也不斷涌現,成熟的也或是不成熟的。由于沒有正確的設計導向和設計目的的明確,讓諸多企業和設計師在力求盲目的突出自己,以為視覺沖擊力足夠強大就可以搶過眼球,贏得市場。
于是形成了中國目前的設計視覺氣質,張揚而略顯膚淺,這些現象的存在不是設計師可以單方面可以改變的,這就導致了設計師所處的環境相對惡劣,他們變的浮躁而沒有內涵。當市場形成一股風氣,便一發不可收拾。
所有的企業都在做設計的投入,導致設計需求的程度也不一樣,好的設計與低劣的設計并存,而過多重視設計表現的視覺沖擊以及忽略的設計本身價值的呈現其結果都是可怕的,中國的設計師需要更為理性的思考并力求引導我們的客戶跟著我們去思考。
中國的設計正處在這樣一個不太理性的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