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Files/20121121114131120.jpg)
招標與比稿是業內普遍現象,關于設計師是否應該參加比稿也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觀點,有人極力反對,有人表示贊同。北京某設計公司,非常熱衷于參加比稿,他們認為比稿成敗是實力的體現,且采用比稿方式選擇設計師的客戶也是具有相當實力的企業,如果把這些大客戶拿下來,對于爭取其他客戶非常有利,所以每次必盡全力相爭。
由于經營理念的差別,更多人認為比稿競標活動貶低了設計價值,無償占有設計師的勞動成果,違背勞有所得的社會原則,把商業活動中應該共同承擔的風險全部轉嫁給設計師,對創意設計行業的發展極為不利。
招標與比稿有一定的區別,招標是通過對多個競標方的資質及報價的進行比較,符合標準的為中標者。所謂比稿是各方設計師提交作品供招標方挑選,選中者為中標者。兩者本質的區別在于招標中即使提交作品,其作品只是整個項目的很少部分。比稿所提交的作品是整個項目的大部分或全部。有的招標需要比稿,有的不需要比稿。
招標與比稿的操作模式有兩種,一種是有償參與,一種是無償參與。不管有償或無償,設計師都承擔著風險,特別是平面、工業設計。
設計師參與平面、工業設計的招標與建筑、室內設計的招標,其承受的風險相差巨大。建筑室內行業的招標活動的后面還有來自于工程項目的巨大的利益,設計比稿的付出僅僅是工程項目萬分之一甚至幾十萬分之一。而設計師參與平面、工業設計招標的付出則是設計勞動的全部果實。因此,有人認為這種設計比稿招標實質上是變相無償地占有設計師的智力勞動,同時引發行業市場混亂,屬于不公平競爭。
在商業社會,是否參與競標或比稿應由設計師自由選擇,其風險也由自己承擔。參與招標比稿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如果不能競標成功,投入的全部人力物力將遭遇損失。
國際上比較認可的一種招標形式是:在一定范圍內邀請參與,給予每一個參與招標的設計師一定的報酬,最后競標成功者獲得項目。這需要基于招標方與投標方互相尊重的一個公正、健康的環境。規范的招標應具備:
1、蓋有招標單位公章的招標書; 2、告之項目要求、期限、評審標準、詳細背景資料、邀請的對象和預算; 3、支付競標費或退稿費; 4、并承諾尊重知識產權。
以上內容摘自《中國平面設計師必備手冊》。美國設計師在《設計職業與道德》一書中也有提及該項問題的討論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