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的對手通用汽車公司,便是緊緊扣住風格化設 計(Styling)作為銷售手段,制定了一 年一 一度的換型計劃,在車身的多樣化.上下功夫,設計出適應不同經濟收入和不同身份的車型。由于經常性地改變車的外部風格以強調美學外觀,大大地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出于對新奇的追求,消費者很快想換新車,而從意識上就把舊車"廢棄”了。"流行”概念擴大了人的消費欲。
所謂由流行到過時便是商品走向精神上的廢物化的過程。也就是說,伴隨新設計的不斷產生,人們會有意地淘汰舊有的商品,即使它們在物理上還是有效的。這從客觀上便擴大了消費需要總量。此外,消費的多層次要求會導致對同一類商品有不同附加值的訴求,設計的高附加值便是滿足各種消費層次的心理需要,包括變化需求的必然結果。汽車設計在100年的時間里,使全世界的汽車擁有量超過5億輛;這在相當程度上是設計創造了大量的消費需要。
蘇州品牌形象設計
設計是最有效的推動消費的方法,它觸發了消費的動機。我們對超市都有一個共同經驗,本來進超市只準備買幾件物品,結果卻推著滿滿一車東西走出來,遠遠超過購物單上所列出的。超市里琳瑯滿目的商品從包裝、貨柜陳列到營銷方式,都是為擴大銷售而設計的。進入超市的人往往有種身不由己的感覺,不斷地"發現”自己的需要,不知不覺中消費起預算以外的商品。
設計能夠喚起隱性的消費欲,使之成為顯性。或者說,設計發掘了消費需要,并制造出消費需要。當代廣告語言學認為我們身上根本就不存在一種所謂“自然的”和“生理的”需要,任何需要都是外在事物創造出來的,因而它是社會性的。實際上,人類物質消費本質上是一種精神消費和文化消費。
正如阿爾都塞( Louis Althusser,1918 - 1990 )在他的名著《意識形態與意識形態國家機器》中援引馬克思的說法:英國工人階級需要啤酒,法國工人階級需 要葡萄酒;人類需要本身就是某種文化的體現。1 因此,并不是設計要靠消費的需要決定和解釋,而是人類各個時期不同的需要須由外在的事物來作說明。廣告設計就是這些外在的事物之一。
朱迪絲。威廉遜(Judith Williamson)在她的廣告 研究經典著作《廣告解碼》(Decoding Advertisement,1978)中指出,廣告在人們生活中起著能動的構造作用。廣告不僅刺激和創造了人的消費需要,而且廣告和消費在某種意義上確定了人的身分,確定了人本身。人賴以確定自我的方式就是在與外在事物的求同,因此實際上這些外在事物規定了我們的性質。西方社會中-一個常見的現象就是人是以其消費對象來劃分等級的,而人又是 被廣告創造出消費欲望的。1 對社會的深層心理分析使我們覺察到,設計創造消費的能力不僅源于企業對經濟效益的追求,而且深深地根植于社會心理同構之中。
后現代主義理論與設計
在西方,設計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便成為了視覺文化中極為引人注目叫 的一個部分。不過,設計依然是一個重要的政治和經濟問題,并且- -直受到媒介的高度關注。事實上,設計已經是很多全然不同的議事日程中的一個重要議題,由此使得要闡明它在當代社會中的角色和指向變得越來越難。
自20世紀70年代末期以來,后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這個術語,便在最寬泛的意義上被廣泛用于描述設計和文化中的變化。這個術語本 身就是對現代主義的贊美,是對主宰了20 - 70年代設計的現代運動理念和設計師的贊美。雖然“后現代主義”這個詞最初出現于40年代,之后于60年代重新出現時被用來描述波普設計的新態度,但它要到了70年代才開始 成為重要的用語。建筑史家查爾斯. 詹克斯(Charles Jencks)1977年出版了極有影響力的《后現代建筑語言》(Language ofPost Modern Architecture)-書,從而使“后現代主義”概念普及開來。這術語不僅用于討論建筑,也用來討論設計和文化中的變化。
后現代主義,最初是作為現代主義原則和價值的批判者出現的。1戰后的新-代人感到,現代主義在方式上太具約束性和拘謹刻板。正如許多批評家注意到的,現代主義的理想是拒絕裝飾、大眾趣味和人類欲望的表達。而后現代主義則發展出了全面的設計方式,復興所有被現代主義否定的觀念、材料和圖像。其中最重要的轉變之一是對歷史主義的一種新態度,歷史主義對于現代主義運動而言是一個禁區。到了90年代,從過去的設計中借用元素成為了多元主義設計方法的一部分。后現代主義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它已變成了一個廣泛的文化現象;它不僅影響到建筑和設計,它的新方法還影響到了科學、批評理論、哲學和文學。從這一更廣泛的角度來看,后現代主義可以被看作是20世紀思想的重要轉折,正如現代運動是對20世紀初工業機器時代的反響一-樣,而后現代主義可以被視為對20世紀末期計算機技術時代的反響。
作為一個涉及廣泛、改變現狀的知識運動,現代主義對設計有著重要的影響。就設計而言最有趣的發展之之一是:許多影響到設計的重要概念和理論,都不是直接來自于設計界。例如,新思維的各個方面來自法國的哲學傳統,以及將設計看作是后現代主義新氣象部分的一群知識分 子。 一些概念比如“符號 學(emiotiet. “結構主義" (raio)和“解 構方法”(econsructo ,現在都進入設計界的辯論和討論的語匯中。這個知識運動全方位擴大了設計的領域,并將設計從實用性的、解決問題的行為變成了一一個更大的知識思想世界。與這個運動相關的風云人物之 一是法國哲學家羅蘭。 巴特 (Roland Barthes, 1915 - 1980) ,他1957年出版的短文集《神話>Mythologie),,主要討論汽車、玩具和廣告等話題。該書1972年被譯為英文,直到那時,羅蘭。巴特的著作才開始在法國以外為人所知。
極地視覺專注品牌logo/vi設計,蘇州包裝設計,蘇州招貼設計,蘇州畫冊設計,蘇州UI交互設計,蘇州品牌形象設計,蘇州IP形象設計,是專業的蘇州標志設計公司,尤其是快消品品牌包裝設計,總監顧問全程參與,權威為您品牌保健護航,精研法律法規,讓您的蘇州logo設計,更符合年輕消費者的青睞,以賣貨為最終目的的策劃設計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