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在清華美院讀書時魯曉波老師曾經(jīng)出過一個設計題目:未來移動通訊終端設計。多年過去了,未來成為了現(xiàn)在,二十一位同學的未來設計一個跟現(xiàn)在吻合的 產品都沒有。如果讓我再做一次這個課題,思考過程將會怎樣?語言、繪畫、文字、紙、廣播、電話、電視、傳呼機、手機、智能手機、iphone...未來的 溝通將會走向哪里?
談論語言的話題我沒有把握,但從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的哲學研究中讀到一點體會:他想揭示當人們交流時,表達自己的時候到發(fā)生了什么。他主張哲學的本質就是語 言。語言是人類思想的表達,是整個文明的基礎,哲學的本質只能在語言中尋找。語言給客觀事物統(tǒng)一的命名,讓準確的溝通成為可能。但人類早期的語言無法記 錄,知識無法傳承,于是開始有了繪畫和文字。
繪畫記錄視覺圖景,文字則記錄知識和思想,使得我們今天仍然可以通過對歷史的碎片的解讀想象那段歷史。文字使得溝通跨越了聽覺的局限,進入視覺的范疇。但 是早期用來記錄文字的媒介甲骨、竹簡等由于物理屬性的局限,限制了文字的傳播。尋找一種可以更好的承載文字的介質是那個時代的科學方向所在。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yǎng)蠶織絲的國家。古人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則用漂絮法制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shù)多了, 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纖維薄片,經(jīng)晾干之后剝離下來,可用于書寫。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及敝布、魚網(wǎng)等植物原料,經(jīng)過挫、搗、抄、烘等 工藝制造的紙,是現(xiàn)代紙的淵源。紙的發(fā)明讓信息的傳遞更加便捷,至此在電腦出現(xiàn)之前文字找到了歸宿。
廣播和電話的發(fā)明放大了聲音傳遞的范圍,錄音機、光碟等則可以記錄聲音。廣播的有效性在于可以一對多的傳播,農村的電線桿子上至今仍掛著大的廣播喇叭,村支書通過廣播來傳遞信息。電話可以一對一的互動,但是只能在固定的地點,無法解決移動遠距離溝通。
傳呼機在九十年代非常流行,我大學一年級的暑假回山東辦學習班,賺了二千塊錢就買了一臺傳呼機。當時買傳呼機就是希望接點小活的時候客戶能找到我。傳呼機實現(xiàn)了個體對個體的綁定。但是溝通還是單項的,溝通的媒介是文字。它帶來的問題是溝通不能及時互動,信息傳播有限。
傳統(tǒng)手機實現(xiàn)了人與人的即時溝通,溝通的方式是聲音。早期手機由于技術的限制只能做的大而厚,每一次新產品的革命幾乎都是與產品的尺度有關。諾基亞是那個 時代的領導著,還記得班里有同學用諾基亞8810所有人都很羨慕。工業(yè)設計的重點在于如何研究產品的結構形式,是直板、翻蓋還是滑蓋,更多的是在物理結構 上研究人的行為,尚屬于人機工程學的范疇。不同品牌按照人群劃分產品線,收入、年齡、職業(yè)等是重要考量。傳統(tǒng)智能手機只是從聽覺信息向視覺信息過渡的中間 產品,生硬的將電腦向移動終端過渡。網(wǎng)絡、屏幕、系統(tǒng)等問題的限制導致它不會成為主流。
將iphone一個具體產品單列出來完全是因為象它的廣告語中說的那樣“它重新定義了手機”。從工業(yè)設計角度來看它將研究的重點從手轉向了手指,從硬體轉 向了軟體,從人機工程轉向用戶體驗,從按人群劃分轉向按情感屬性劃分,從單一產品轉向產品生態(tài)系統(tǒng)...它也顛覆了一般產品的工藝原則,制造了很多追隨者 無法跨越的障礙。下一代顛覆蘋果產品的移動終端會走向哪里?
正如我們前面大篇幅的羅列一個個代表溝通方式革命性前進的關鍵詞所呈現(xiàn)的那樣,每一次革命都是對人的需求的問題的解決,技術的限制也從來不會是問題,技術 的問題只是暫時的。對個體的人、社群的人、社會的人的充分解讀可以讓問題充分呈現(xiàn)。正如維特根斯坦所言:可說的一定可以說清楚,不可說的請保持沉默。通過 對可說之事的充分解讀,從而讓不可說之事呈現(xiàn)。人與人、人與族群、人與社會、人與介質(產品)、族群與產品、產品與社會,當這些對象之間的關系發(fā)生變化而 技術與之匹配之時,就是革命來臨的時點。
QQ和傳統(tǒng)手機解決的是人與人的溝通問題,開心網(wǎng)解決的是人與族群的溝通問題,微博是人與社會的雙向溝通問題,電視則是人與社會的單向溝通。將所有的溝通綁定個體,并賦予完美的體驗于是成就了蘋果。那么我們還有問題么?
從接觸到交流,從互動到融合。下一代移動通訊終端革命的方向將是在人與媒介(產品)的融合。
這種融合的趨勢已經(jīng)顯現(xiàn),如同當年智能手機出現(xiàn)相對于傳統(tǒng)手機所顯現(xiàn)的現(xiàn)象一樣,但卻還不是革命性的。個體的人、社群的人、社會的人與媒介(產品)充分融 合的方向將定義出下一代產品的特征:人的五感與產品的融合,產品可以鮮活的感知人的生命特征。產品將代表個體的人與特定族群溝通,并有順暢簡單的體驗。產 品與個體的人充分融合并與社會溝通,與醫(yī)療、金融、教育等社會服務系統(tǒng)對接。
我們期待下一代可以戰(zhàn)勝iphone的革命性產品的出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