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設計的一般有文獻法、分析法、概念法、和表現主義手法等方法,書籍的設計一般包括版式設計、字體設計、封面設計。書籍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是知識思想和信念的載體,它可以跨越時空將知識保留,傳播給讀者。
做好書籍的設計必須要先了解圖書的構造,一般書籍構成有芯、書脊、封面、封底、勒口、扉頁等構成,精裝書還包括環襯、堵頭、腰封等元素。
一本圖書的設計不同的設計師有不同的設計方法,尤其是很多有經驗的設計師,有著自己的一套設計理念,有些很難定義和實踐的相對私人的設計流程。但是基本的設計理念可以大致歸納為以下幾種方法:文獻法、分析法、概念法、和表現主義手法。
文字、插圖、圖片、線表圖這些圖書的組成部分都離不開文獻,文獻是視覺語言得以保留的根本,是圖書的起點,作者通過修改、組織和重新排列改變了他的最初形態,形成了圖書手稿。文獻法在圖書設計中被廣泛使用,例如:新聞報道中的圖片圖片中所拍攝的事件、人物、情景、拍的時間、地點,這些都是設計師精心安插在書中的視覺文獻。
分析法是理性的設計,所有的書籍設計中其實都貫穿著分析思維,一般來說包含大量復雜真實信息的作品會大比重的運用這種方法,通過分析法找出大量內容數據、文獻之間的層次、結構聯系,將圖書中的地圖、圖表、圖解、注釋等重新安插排放,使讀者能夠更直觀的比較和對比書中的內容和數據,使得圖書的脈絡更加清晰。
設計師一般是把整體內容分成若干個小部分,或是通過對每個小部分的分析獲得對整體內容的把握,這個過程需要作者和編輯協助,找出順序和層次,使得作品以視覺化呈現出來。
概念法一般是指將概念圖像化,是一種簡化方式思維,是將復雜的想法或內容通過提煉轉變成簡潔精煉直白的視覺內容,概念化思維是廣告、動畫、促銷、品牌交流的基礎,通過明確的標題、副標題、行銷策略、圖案,似而非是的雙關語、比喻、隱喻等手法使目標讀者可以洞察圖像和文字游戲后所包涵的內容。
表現主義是一種非理性的、主觀的、設計手法,設計師進行換位思考站在作者的角度,受到激勵與啟發,通過色彩、符號和象征主義手法重塑作者感情。這種方法不單單是詮釋圖書內容,更是向讀者提出了問題,進行了互動,讀者若是能捕捉到設計師的用心,將能更好的領會到圖書的內涵。
版式一般是由頁寬和頁高之間的比例關系決定的。一般分為豎開本、橫開本、方形開本。理論上一本出版物可以以任何版式及開本大小出版,但是出于實際中生產和美學的考慮,以及讀者閱讀習慣的原因,仔細考量確定一本書的開本是非常必要的。
黃金分割法被利用與許多印刷品當中,分割后的小矩形和大矩形的比例正好等于大矩形和整體矩形的比例,黃金分割來源于自然現象,如很多樹葉的生長方式、鸚鵡螺的內部構造都體現了對數螺旋這一特征,它讓很多畫家、建筑師和設計師對這種神秘的美學所著迷,通過作品展現出來。
黃金分割的版式屬于無理矩形。另外,版式的決定還受到一些其他元素的影響,例如:現有紙張的限制,充分利用現有紙張而不被浪費,將成本降到最低。頁面內容也是決定版式設計的重要元素,如圖書中出現的插頁、拉頁、附加頁等。
字體是構成內頁的最小要素,字號字體、間距是字體設計需要考慮的主要方面,讀者群體、圖書內容、版式等決定著字號的和字體的選擇,首先需要考慮的是使文本的主體內容,這是影響閱讀的主要感受,如小說字號一般在12點到14點之間,因為這樣可以使讀者的眼睛更好更快速的閱讀。
大多數圖書不會一本書只采用一種字號字體,需要通過字號字體來區分標題、突出重點、劃分層次。通過對標題、正文、腳注、圖表、頁碼等元素的視覺重要度的判斷來決定元素的字體字號一般來說,大多數設計師和作者在屏幕上選擇合適的字體字號是比較吃力的,可以選擇高質量打印將初步設定的字體字號打印出來,逐步調成為最合適的比例。
封面是一本出版物的門面,既要滿足作者體現圖書主要內容的要求,又要滿足出版商的營銷目的。對于設計師來說,要觀察人們在書店隨意翻閱和購買圖書的方式,不同的封面風格有著不同的受眾人群,這些受眾在年齡、性別、服裝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設計師在設計封面時加強受眾群體的考慮,結合文獻法、分析概念法、和表現主義這些手法,運用圖像和字體來支撐封面的重要地位。
總的來說,一本書籍的誕生需要方方面面的人員付出心血,對于設計師來說,應該深入的了解圖書內容,掌握圖書設計的技法,通過與作者和編輯的溝通,運用不同的方法將不同的內容內涵更好的展現給讀者。
我國書籍出版歷史悠久,在裝幀上也不斷發展變化。古代書籍有卷、冊、篇、帙、函等,不同形式決定著不同的裝法,從竹簡發展到縑帛、卷軸、經折、蝴蝶、包背、線裝等,各具特色,形成了我們民族的風格。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后,書籍裝幀形式有了新的發展,許多優秀的畫家、作家都參加過書籍裝幀設計工作,魯迅先生把裝幀看作書籍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親自動手設計,對我國書籍裝幀藝術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建國以來,在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方針指引下,裝幀藝術出現了新的面貌。
改革開放的國策推動了出版事業的快速發展,在裝幀藝術領域涌現出一大批優秀作品。 對于書籍內容而言,裝幀猶如人的衣裳。穿衣得體為好,形式服從內容是裝幀設計工作者必須遵循的創作原則。所以,設計者首先要熟悉書的內容,把握內容的靈魂,在此基礎上構思,尋找;隹確而生動的設計語言,如采取怎樣的手法、形式、格調,使用什么材料,如何揭示圖書主題等,這是很見設計者功底的勞動。思想功底、知識功底、生活功底、藝術功底及由此形成的審美格調是鑒別裝幀設計家水平高下的標志。
書籍裝幀藝術和其他造型藝術一樣,應該在時代感和民族性上下功夫,離開這兩條,中國圖書就難以真正走向世界。藝術是時代的產物,應該隨著時代的脈搏跳動。要想讓我們的圖書具有世界性,首先應具有民族性,所有的文學巨著和藝術精品都是這一真理的佐證。中國圖書應該體現中國裝幀設計獨特的藝術氣派,由此形成個性和魅力。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圖書出版事業將遇到更新的挑戰。提高圖書質量是出版工作者的永恒主題。作為裝幀設計者,應該把裝幀設計看成是崇高的事業,對這項事業充滿熱情,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精通出版業務、拓寬審美目艮界、保持創作活力,隨著新世紀的到來,創作出更多的具有時代氣息和民族氣魄的優秀裝幀藝術品。
西式線裝
西式的線裝有非常非常多的形式,總體而言就是不用膠水,不需要扒圓起脊的裝訂。
特殊材料的裝幀
除了傳統的紙,皮革包裹紙板的精裝封面,還可以用木頭,金屬等其他材料來進行書籍的制作
古法裝幀--“拜占庭裝幀”
這是本用幾百年前的“拜占庭裝幀”工藝制作的書籍。是流行于拜占庭帝國時期的一種裝幀,封面材質是木頭,最外層再粘皮。這款從最初木頭切割,打磨,開槽到完成,花了我不少時間。我沒有在封面上制作傳統的歐洲古典花紋圖案。而是在封面上燙印上了中國以前的書法文字:封面的圖案是鳥獸書,來自《王子午鼎》,是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這些文字設計優雅,流暢。更可貴的是圖形的結構非常平衡,擱在現代來看也很有設計感。
精裝的變形或者改良
(1)帶有金屬別扣的精裝:在幾百年前,書籍還是稀缺的年代,很多西式的精裝書籍都是帶有金屬扣的,有的甚至用鏈條鎖起來,避免被人偷走。
(2)使精裝書籍可以完全攤開的改良裝幀:真正經過了扒圓,起脊的精裝書籍,在閱讀的時候,是不能完全攤開的,這點和我們傳統的中式線裝一樣。下面的這種方法就解決了這個問題,當然在制作上,大大增加了時間成本。
① 銅版紙,又名涂料紙,是在原紙上涂一層由碳酸鈣或白陶土等與粘合劑配成的白色涂料,烘干后壓光制成的高級印刷用紙。細膩潔白,平滑度和光澤度高,又具有適度的吸油性,經常用于圖片、掛歷、地圖、書刊、畫冊、明信片、宣傳單的印刷制作。
銅版紙書籍藝術類采用居多,印刷圖片十分清晰精美,看著過癮。但是不易于保存,多年前的書籍有的頁面黏在一起。后來發現曬太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只是圖片不易久曬,還是常通風,偶爾曬太陽比較妥帖。
② 膠版紙,舊稱"道林紙",是供膠印機使用的書刊用紙。最開始是由美國道林公司生產的,書店賣的筆記本許多就是道林紙,道林紙摸上去不滑且不剌,不反光,紙質非常細膩。
現在很多書籍都是采用膠版紙印刷,薄厚適中,手感非常好。個人十分喜歡的一種紙張。
理想國譯叢系列、甲骨文系列叢書大都采用膠版紙印刷
③ 純質紙,原材采用100%進口優質木材纖維,與膠版紙相比,更能保持紙張的自然氣息和天然特性,體現了先進的環保理念,這也就決定了純質紙的價格會稍高于膠版紙。純質紙的韌性是要優于膠版紙的,紙質輕柔,顏色通常為奶油色,表面平滑無光澤,不易透字,能夠給閱讀者帶來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
純質紙書籍不是很多,直觀感覺和膠版紙差不多,略帶高端感。
④ 輕型紙,紙品中的一枝新秀,用其印制的圖書比用普通紙印制的圖書重量約減輕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據說黃色的紙張可以保護眼睛,不像其他紙質一樣,時間久了會變黃,它直接就是黃色的。有巨大的臭味。開始以為是二次紙,查閱資料后得到結論,含有二次紙的原料制成。有人說價格貴,質量好。有人說價格便宜,節省成本環保。這兩種說法都對。第一種是國外的輕型紙,第二種是國內的臭味輕型紙,二者沒有矛盾沖突。
現在很多內容比較不錯的書籍采用輕型紙,紙質粗糙不說,味道還大。個人及其厭惡輕型紙,太影響閱讀質量。建議可以收藏的書籍不要采用此種紙印刷!
極地視覺專注品牌logo/蘇州vi設計,蘇州書籍設計,蘇州招貼設計,蘇州包裝設計,蘇州畫冊設計,蘇州UI交互設計,蘇州IP形象設計,蘇州品牌形象設計,蘇州輔助圖形設計是專業的蘇州標志設計公司,尤其是快消品品牌包裝設計,總監顧問全程參與,權威為您品牌保健護航,精研法律法規,讓您的蘇州logo設計,更符合年輕消費者的青睞,以賣貨為最終目的的策劃設計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