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火了,是的沒錯,2011年電子商務確實是火了。無數的B2C平臺如春天的野草一樣紛紛冒頭,企業進行電商無非就是希望通過互聯網增加自身產品的銷售渠道。說到這里在互聯網上進行產品銷售就不得不提到一個詞 - 效果營銷。企業在剛進軍互聯網的時候,自建電商平臺都沒有流量,所以必須要投入費用在互聯網上投放廣告,以此通過其他網站導入流量,吸引訪客變成自身的潛在客戶。 但是很多企業往往砸了大把的金錢流量也來很多,但是其中的轉化率確是低的可憐。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起“效果營銷”。通過投放太極圈廣告聯盟來選擇人群定向、時間定向、內容定向等多種功能來實現更準確的切準目標客戶,來達到有效的營銷目的。比如說區域或者人群定向,很多企業做的是地域性品牌,所以它的消費群是有地域限制的,企業根本沒有必要把一個地域性產品的廣告放在全國來投放,那么他就可以選擇和自己潛在客戶群對應的區域投放,以免造成廣告資源的浪費。
同時還可以通過太極圈廣告聯盟豐富的展現形式,比如圖片、富媒體廣告等更吸引受眾眼球的廣告形式,這個特性對于一些以適合圖片形式展現的廣告產業,提供了比較良好的投放渠道。隨著防止作弊的手段上的提升,這種集合眾多站點的長尾模式已經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廣告優勢。
目前廣告聯盟的CPM、CPC、CPA等這些按效果計費的收費模式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一些廣告主,但實際上對于一些線下傳統企業來說他們想要的“效果”和聯盟闡述的“效果”完全是兩個概念。企業主們要的是看的見的客戶數量的增多,電話咨詢量的上升,甚至是銷售量的增長,經濟效益有明顯的提高。這種具有很強針對性,成本低效果又看的見的廣告模式一開始就是在基于廣告主和廣告商雙贏的基礎上建立的。
至于效果營銷到底最后能給企業帶來多大的效果?這個效果是否和預期的一致?除了廣告能否切中受眾目標這個關鍵點外,另外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就是企業的執行方面是否到位。筆者認為網絡廣告畢竟是新型的廣告形式,很多傳統企業在操做上還存在不到位的地方也是正常的,關鍵在于廣告主和廣告商之間能夠更多的溝通,精確判斷我的目標客戶群體在哪里,從而制訂相應的投放方式,這樣才能讓網絡廣告價值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