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國家有不同傳統文化,各國商品包裝都有其特色,各自風格統一,無論是刻意追求還是自然流露,風格的形成是與文化背景、整體表現手法及時代精神分不開的。在 包裝設計方面,風格指的是畫面上各種視覺要素以一種特定的方式組合表現并達到和諧一致,上期講述了德國和日本文化對其包裝風格的影響,以下將針對中國的包裝發展進行具體分析。
中國悠久的歷史和一代一代優秀傳統文化影響著現代 包裝設計,為現代設計提供了很多靈感。在原始社會后期,隨著生產技術不斷提高,人們需要對剩余物品進行儲藏和交換,于是便出現原始包裝,早期包裝有樹葉、貝殼、竹子、動物皮、牛角等自然材料;新石器時期出現陶器,在遠距離運輸上起到很好的效果;商周時期青銅工藝不斷發展,酒肉等食品大多采用青銅器;漢代蔡倫發明了造紙術,使傳統包裝設計開始向現代轉變;宋代運輸包裝主要采用竹制品,一般用于運送普通的產品,有時用于運送高檔供品,后來逐漸采用陶瓷、織物、金屬、紙等材料。
中國傳統包裝材料、技術不斷發展,是因為它立足于現實世界,表現的是樂觀祥和的生活態度,因此中國傳統圖案大多蘊含著美好的寓意。中國產品包裝設計中,大都使用紅色作為主色調,紅色象征著喜慶熱鬧與祥和,逢年過節時,家家戶戶都喜歡貼上大紅的對聯,掛上紅彤彤的燈籠,希望日子紅紅火火。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的物質文明得到快速提高,然而我國在包裝設計領域上的精神文明并沒有協調發展。如今市面上形形色色的包裝大多盲目跟風、亂搬亂套、千篇一律、毫無特色,這樣的包裝設計難以吸引大眾目光,更別提在競爭激烈市場上提升品牌形象及在世界包裝領域立足。這一現象的出現是部分設計師沒有以我國文化為基礎進行創新,漠視地域文化,導致包裝設計普遍缺乏個性、缺乏自身特色。一個精致的包裝會更具有吸引力和誘惑力,讓消費者更值得信賴,使消費者產生購買沖動,這也是一個著名的定律——杜邦定律,因此 包裝設計風格創新會滿足日益增長的社會精神文明需求,也是未來商品在市場競爭中需要考慮的重要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