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藝術形式,都能使人產生某種形式美感,引起人們心理上的愉快、高明的感應,這就是審美心理學中所說的形式感。形式感不僅能增強公益廣告敘述事件、彰顯主題的外在美,而且更豐富了、深化了、積淀了它的內涵和外延,加強了作品的藝術感染力。現代公益廣告形式美感是由體、線、面、質地、色彩、音響等構成要素相互作用的所產生心理感受。這種感受能引起人們普遍審美享受,從而形成藝術性的美。構成現代公益廣告形式美的因素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由色彩、形狀、聲音等基本要素,另一部分是這些基本要素的組合規律。 (一)構成現代公益廣告形式美的要素—— 色彩、形狀、聲音 色彩作為表情達意的手段,在現代公益廣告中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心理影響作用,色彩之間的相互配合,能創造出表達公益廣告主題本身特點的完美藝術效果。貝納通公司創作了世界著名公益廣告—《生命、死亡、環境》。畫面大量使用黑灰色彩系構圖,隱喻“毀滅與死亡”。其間水禽的眼睛呈鮮明的紅色(以及插入畫面的標題綠色塊),形成“生與死”色彩主題語言。大量的黑灰色與一小塊大紅色進行了鮮明的對比,給人一種恐怖的感覺,好象死亡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隨時都將面臨著毀滅。標題用一小塊綠色插入進來,那就仿佛是我們的希望,我們從中可以看見生命價值。整副作品給人恐怖同時也給人希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色彩所產生震撼力從另外的角度詮釋現代公益廣告的審美價值。 聲音是形式美構成的另一個重要感性因素。聲音的高低、強弱、快慢、節奏韻律等的巧妙組合,都可顯示某種意義并傳達本身的美感。現代公益廣告通過聲音的巧妙運用,激發大家的想象空間,賦予人們無窮的聯想和想象,激發其內心深處的真善美和高尚的精神。[7]有一則著名的聽覺類的公益廣告《聽太陽》。講述的是一位雙目失明了三十年的老人佇立在海邊。他看不到日出,卻聽到了大海的歡呼,用心靈感受到了太陽升起的那一剎那的壯麗與輝煌,并且用自己的感受打動了因將失明失去信心的一位少女的心,使她又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氣。最后以“只要我們心中擁有太陽,生活就永遠充滿希望”結束。這則公益廣告傳達的是自強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和頑強的毅力,通過盲人老伯與少女的對話,加上海浪等出色的音響組合,在創意中運用深層次的情感訴求,并將用耳朵聽“日出”作為創意點,將聽覺藝術與視覺藝術巧妙的結合,制造出了聽覺上的沖擊力,創造出現代公益廣告聲音藝術的強烈美感。
(二)構成現代公益廣告形式美的基本規律法則 色彩、形狀、聲音等現代公益廣告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它不是雜亂地呈現出來的,而是按照一定的規律法則有機組合起來的形式美感。它能產生巨大的審美價值,給人以更多的審美享受。這些審美規律包括節奏韻律、對比調和、均衡與對稱、比例勻稱等。 節奏感、韻律感一般指同一事物以同一形式、同一規律重復出現這一法則能使作品產生類似音樂的意趣,加強現代公益廣告的生動性,現代公益廣告如果沒有節奏感也就沒有完整的形式美感的呈現。 對比與調和其實質就是現代公益廣告各種形式要素,在整體與布局以及局部與局部之間的關系。在公益廣告作品中,色彩的冷與暖、圖形的大與小、空間的虛與實等等,這些法則不但可以增強藝術感染力,還能更鮮明地揭示主題。 均衡與對稱是現代公益廣告構圖的最基本法則,也是達到形式美的重要條件。運用均衡與對稱能給人以穩定和圖案式的美感。穩定感是人類在長期觀察自然中形成的一種視覺習慣和審美心理。違背這種原則作品就缺乏形式美。
現代公益廣告是體現一個國家、一個城市、一個地區民眾文化道德水準和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在傳播社會文明、堅守社會公平與正義、弘揚社會道德風尚中展現了其強烈的社會價值。在色彩、形狀、聲音之間情境交融的美形式中感受到現代公益廣告藝術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