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和文化的發展,社會和時代的觀念以及人們的生活方式經歷了巨大的轉變,從早期的溫飽型時代,過渡到富裕型時代,即而進入到表現型時代。表現型時代追求精神消費,即消費者注重產品形象、品牌形象是否滿足他們的審美要求。這一時代也稱感性消費時代,以此代替原來的理性消費時代。這種消費觀念是伴隨著對產品高附加值的要求而出現的。首先表現為,購買商品時訴諸于情感的共鳴:消費者不再過多地以經濟性、必須性為依據做出理性分析,而是根據自己情感的要求去選購商品。凡是引起他們情感共鳴的商品,他們甚至可以拋開價格的因素。同時,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優先考慮產品的銷售服務、企業形象等多方面因素。其次表現為求異心理,即個性化要求。消費者一改理性消費時代遵循共性的消費心理,開始崇尚個性,通過購買商品,表現出自我獨特的內在價值。表現型時代或感性消費時代的到來,為企業形象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企業只有通過從內在精神到外在行為及視覺傳達的策劃,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為公眾提供良好的服務和優質美觀的產品,打造出企業完美的形象,來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與此同時,隨著時代的進步,企業的營銷戰略也發生了極大的改變,由傳統推銷戰略,即以賣方為主的戰略,進入營銷戰略,即按買方要求來調整產品的價格和質量,進而進入形象戰略時代,包括產品的內在品質、外在包裝、道德服務等等,也就是說,顧客選擇商品是最重要的是考慮到形象,即產品的有形形象與無形形象。有形形象可以定義為看得到、摸得著的部分,如企業的標識、產品包裝、名稱、以及售后服務等;無形形象,即企業的價值理念、精神坐標、目標方向、口碑信譽等等。所有這些,所構成的企業形象,是企業對公眾的一種約定和承諾。同時,日常生活美學化也是當代世界消費社會的基本形態的反映,人們不但消費物質產品,更多的是消費廣告、消費圖像、消費品牌,也消費符碼。當今世界被稱作“符碼化的世界”,又稱“世界4”。(卡爾.波普爾曾把現實世界分為三個部分:世界1,即客觀物理世界;世界2,即主觀意識世界;而世界3則是波普爾的理論創造,即客觀知識世界。)世界4帶來了符碼化的生產,符碼化的消費,符碼化的權利,符碼化的生存,這不可避免地誘導了新的需求動機,造成新的利益分配。 因此,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企業形象策劃戰略正迎合了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要求,是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