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隸社會時期,人們的物質生活逐漸豐富,日常生活中的用品日漸復雜,因此原始的包裝材料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隨著手工藝的發展和頻繁的物品交換,原始的商業市場也初具雛形。在這一時期的人類社會生活中,對于包裝美感和實用性的雙重追求已經漸漸萌芽,出現了一些手工藝人,他們以熟練的技術,制作外觀優美、功能性強的包裝產品。人們開始手工制作包裝,如用簡單工具截竹為筒;用植物枝條編成籃、筐、簍等;或經紡織縫制成袋、兜等。在我國人類物質文化史上,繼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之后的第三個時代被稱作“青銅時代”。青銅器的出現是人類造物活動的第二次飛躍。在早期文明中,尤其在皇室貴族之家,青銅器成為顯示財富與社會地位的重要標志之-。青銅器是一種金屬制品,具有耐熱、耐壓、使用持久的功能,常用于古代人們的飲食文化之中。青銅器可以用于盛放酒、水、飲料,或者烹調菜肴,是一種十分實用的包裝器具。青銅器是由青銅合金(紅銅與錫的合金)制成的器具。青銅具有熔點低、硬度大、可塑性強、色澤光亮等特點,非常適用于鑄造各種包裝容器。與陶質包裝容器相比,青銅包裝容器更加堅固,密封效果也比較好,因此常用來盛裝酒和其他一些食品。
蘇州包裝設計——蘇州極地視覺設計
祭祀是古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漆器作為-種祭祀用具,是為人們宗教信仰服務的主要媒介之一。中國古代的漆器,是人們利用漆樹分泌的一-種汁液,經過日曬加工后制作而成。漆的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中,漆就已經被我國古代先人所使用。而到了三四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已經掌握了用漆液防銹和裝飾包裝容器的技術。春秋戰國以后,漆器包裝一直被廣泛應用。漆器的制作工藝較為復雜,從其外觀造型到表面裝飾,都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從食具盒到具杯盒,從梳妝用具的奩到文化用品的硯盒等,漆器包裝形式多種多樣,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系列化包裝和集合包裝兩類。不論是漆奩,還是具杯盒,不論采取何種結構形式,其設計始終注重子盒與母盒、部分與整體的有機統一。另外,漆器包裝的裝潢也極為精美,《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記載了“買櫝還珠”的故事,即買下包裝的匣子,退還內盛的珠子,可見包裝制作之精巧。漆器是我國包裝設計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正是從漆器開始,我國的包裝設計具有了系列化設計的雛形。
金銀器皿的出現,始于春秋戰國時期,唐代達到鼎盛。金、銀作為貴金屬,用于制作包裝容器,從其材料性能來說,具有光澤感強、易于加工成型等特點。用其制成的包裝容器具有避光性能好、抗氧化、耐腐蝕的特點,可歷經千年仍新亮如初。早在西漢時期,煉丹方士李少君曾提出使用金銀器可延年益壽的說法,此后,金銀器包裝容器的制作和使用廣為盛行。其中所體現的“養生文化”內涵,也從這一時期得以延續。唐宋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冶金技術的進步,金銀器在上層社會廣為流行,用它作為包裝容器既是財富地位的象征又承載著濃郁的養生文化。
西漢初年,人們已用麻布制成“絮紙”來包裹日常用品,這可以說是最早的紙包裝。東漢時,蔡倫創造了用樹皮、漁網等原料造紙的方法。此法操作工藝簡單,所需原料資源豐富,成本大幅度降低,很快在全國普及,紙包裝也隨之得到發展。進入宋代后,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造紙術的提高及雕版印刷術的進步,紙包裝的發展也迎來了繁榮期。當時,它已廣泛用于食品、茶葉、書籍、中藥等的包裝。另外,宋代的紙包裝上已出現帶有廣告性質的文字和商標圖形。如北宋濟南劉家功夫針鋪紙包裝上運用“白兔”作為標識,并注有廣告促銷文字。紙包裝的出現是包裝發展史上的第三次飛躍。
極地視覺專注品牌logo/vi設計,蘇州包裝設計,蘇州海報招貼設計,是專業的蘇州標志設計公司,尤其是快消品品牌包裝設計,總監顧問全程參與,權威為您品牌保健護航,精研法律法規,讓您的蘇州logo設計,更符合年輕消費者的青睞,以賣貨為最終目的的策劃設計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