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商業模式都不可能全面開花,不應奢望在商業模式的每一個成本管控環節都能擠出利潤。利潤一定來自某幾項核心競爭力的搭建,換句話說,對有限資源的高效利用實際上是構建商業模式的真正含義之一。用菜單舉例,菜單上的每一道菜都特別賺錢明顯不太可能,蘇州餐廳設計的主要利潤來源一定是其中的幾道菜。成本管控的邏輯也是如此,餐廳一定要從其中幾項比較大的成本中擠出自己的利潤空間,實現對其中某一個或者某幾個介質的高效利用。
對時間的高效利用
快餐是餐飲企業高效利用時間的典型代表,食物在顧客的進餐過程中僅具有其功能性。當別的餐廳還在使用柜臺點餐模式時,你的餐廳已經使用新式點餐模式,自然能擁有更高的翻臺率。同樣的道理,更快的配送和更高的供應鏈效率,也能讓餐廳擁有一定的競
爭優勢。
對餐飲空間設計的高效利用
當然,這里并不是指把空間盡可能地填滿,而是能夠讓消費都充分享受空間帶來的價值。比如空間非常大,非常安靜豪華,或者說具有典型的巴洛克風格……這些都是對空間所謂的“高效”利用,它們為消費者打造了一種空間場景,這對消費者而言很有價值。
通過對空間的有效利用來構建場景,最終構建了這樣一個商業模型:房租變成了利潤的一大來源,食物在此時只是一種介質而已。無論是嗅覺、視覺、聽覺、觸覺,還是味覺,星巴克咖啡館都在努力為消費者塑造一種獨特的浪漫情懷。精美而獨特的
對食材的高效利用
有些餐廳可能其他方面都比較弱,但擁有為人稱道的頂級食材,這時食物實際上變成了一種輕奢品。消費者來品味的就是食物本身,其他方面反倒顯得不那么重要了。在確定利潤核心之后,餐廳應如何保障利潤的持續性呢?通常情況下,一家餐廳的利潤分為兩種,一種是凈利潤,一種是毛利潤。毛利潤來自菜品本身的成本控制,是餐廳最大的利潤來源。凈利潤則是門店綜合管理帶來的,毛利潤高不代表凈利潤就高。當餐廳確定自己的主要盈利空間后,就要通過對這些項目的成本管控擴大毛利潤空間。需要強調的是,這不等于餐廳的凈利潤,想最終擠出凈利潤,就要靠成本的綜合管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