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創業者馬佳佳:營銷如泡妞
創業半年,在知名度上小有起色,很多人讓我給他們的產品講講營銷,我說我不會做營銷,我們從來不想怎么營銷,我們擅長的是打造被營銷的主體,我的產品我做得了,你的我做不了。所以才有了:當人們說一個品牌營銷太牛逼了,其實往往是產品很牛逼,這樣的團隊其實很少在營銷上下功夫,當人們說一個品牌產品太牛逼了,這才是營銷很牛逼,這樣的團隊其實很少在產品上下功夫。
在此討論的產品指的是一切被營銷對象,包括實體產品(電商行業),互聯網產品,明星/卡通形象,內容文本等。而營銷指的是方法手段。有的童鞋提到內容營銷,實質是增加被營銷的主體。內容營銷的內容,也屬于產品。我們把這兩部分截然分開來分析問題,而實操過程中看到的應該是統一的效果。
在做品牌的過程中,有的品牌是靠方法手段主導的,也就是廣告投放的渠道,饑渴營銷、抽獎營銷、制造線上線下活動等等,有的品牌是靠營銷的主體主導的。可以理解為女人搞定男人有兩種路線,一種是給自己化妝,一種是給男人做飯。很多人在研究營銷時,把重心放在手段和技術上,而產品則局限于實體產品。其實不然,被營銷的主體其實是寬泛的。
那些廣為人知的品牌,先天條件和營銷手段哪個更重要呢?
營銷如泡妞
在當前的大眾互聯網語境里,背下來的術語越多,往往會花掉更多無用的錢。倒不如忘掉腦海中一切與品牌有關的術語和概念,回到本源,想想如何打動人心。
(本文旨在與正在做營銷的人探討可行的方法,不是給外行科普用的。不談論奢侈品,百事、可口可樂、microsoft等國際大品牌,facebook、linkin等國外一線互聯網產品,這些是給外行擴充知識面的話題,對于在國內樹立新興品牌沒有太大指導意義)
泡妞需要的三個條件:
有的人錢多,在營銷領域指的是花錢做大量廣告投放,不斷曝光。
有的人情商高,技巧好。指能深入理解用戶,命中一個群體的集體人格。
有的人長得帥,也就是先天條件好。指本身就是剛需,或本身就具有話題效應,譬如俊男美女、搞笑相關、禁忌相關的話題。
知名品牌中哪些有錢,哪些長得帥,哪些活好?
錢多腦白金
鋪天蓋地的廣告投放是最簡單粗暴的達到人盡皆知的效果,但往往要搭配另一個條件人傻。腦白金式的營銷時代似乎已一去不復返。
先天條件好
杜蕾斯:剛需+話題。wg之后性壓抑的社會氛圍,使性成為禁忌又神秘的話題,而互聯網又讓亞文化大行其道,泛性話題在這個時期自然會受到潮水般的關注。
聚美優品:剛需+話題。帥哥攻勢,為自己代言,輕松搞定粘度巨大的小女生群體。
泰囧:風格迥異的大牌組合,形象立體,爆點密集。
活好
擊中一代人的集體人格,引起共鳴。集體人格,直白點說就是成為很多人意淫的點,或者引起極大的共鳴。譬如童顏巨乳蒼井空,吊絲逆襲的故事、為自己代言、跟隨你的內心等等,都是比較流行的集體人格。這一類的品牌有凡客、聚美優品、《失戀33天》等。
一般來說,以上3個條件最好要占到兩個以上,才能形成好的營銷效果。舉個例子,同樣是大規模的廣告投放,為什么加多寶深入人心,腦白金卻略遭人反感,便是因為加多寶同時占據了錢多和活好兩個指標,雖然自己活不好,但是傍上活特別好的《中國好聲音》,而《中國好聲音》是典型的命中集體人格的綜藝節目,成功逆襲。不過,腦白金“二到爆”的廣告內容,在過渡泛濫之后反而命中了當代人喜歡空虛、冷笑話類內容的心理,同樣深入人心。就好比《最炫民族風》等弘揚城鄉結合部文化的歌曲,被文藝青年們大加調侃,人氣居高不下,這是中國大眾語境有意思的地方。
另外比如岡本,岡本與杜蕾斯同樣是剛需與禁忌話題,同樣有著優異的先天條件,產品甚至比杜蕾斯好用得多,但為何杜蕾斯風生水起,岡本卻不溫不火?杜蕾斯利用內容營銷,大大增加了被營銷的主體,用優質的文本使禁忌和搞笑合二為一,雙劍合璧帶來的一定是乘法效應,岡本只能望塵莫及。
再譬如電商行業,說白了本質還是賣貨,在同質化及其嚴重的時候如何脫穎而出?靠實體產品?顯然不對。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拉上那些有靈魂的人,用人的靈魂賦給產品靈魂,譬如凡客,一件t恤有什么靈魂,但是拉上了韓寒李宇春就不同了,馬上成為了“自由無畏”的符號,當代年輕人的g點被命中得稀巴爛。這不得不讓人想到明星代言的策略,但很多產品找了明星也無品牌靈魂可言,大多數的明星藝人無非還是錢多人美,他們身上就沒有集體人格,這樣的代言無非就是證明自己的產品不是街邊貨,離品牌還有十萬八千里。
聚美優品的策略就是典型的錢多人帥加活好,兼顧地面廣告與電視廣告的投放,先天條件中占據了剛需和俊男攻勢,“為自己代言”、“我能證明這是誰的時代”等命中集體人格的微電影作品。三管齊下,不火都不行,目前的短板就是不夠幽默。但跟《天天向上》、《百變大咖秀》等優質的綜藝節目緊密結合,彌補了陳歐本人完全不好笑的短板。
泡妞三招,你的品牌占了幾點?
Powerful成立初期,沒知名度也沒錢,怎么辦?當然先從先天條件上下手,用力很猛,禁忌、美女、搞笑全占;之后走“活好”路線,命中集體人格“年輕人就應該做自己想做的事”,讓大批畢業被逼著進國企考公務員的孩子淚流滿面。沒錢做大量廣告投放,怎么辦?沒關系,人格化,只挑有爆點的團隊成員,然后用人不斷的出現在各大媒體上。
品牌要吊絲逆襲,最好還是從“活好”上下功夫,“活好”就是一個品牌的情商。展望2013,不用任何條件就能風靡的品牌恐怕只有習酒。所以說,想借鑒他人的營銷手段,要充分分析自身與其在本質硬件上的差異,量身逆襲。 |